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关于政协昆明市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4425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8-26 14:52

农工党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助推昆明市城乡共同富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等重要部署,将乡村旅游作为新时代撬动乡村资源潜在价值、传承创新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关键载体和重要抓手,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一、 以“资源统筹+特色创新”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培育一批乡村民宿、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经营实体,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使广大农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实现有效就业和增收。

一是成立以文化和旅游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村旅游产业工作组,编写《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助推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形成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一批乡村旅游龙头企业,组建昆明市乡村文旅产业专家组,统筹引领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挥乡村旅游支撑带动作用,赋能乡村振兴。

二是近年来,昆明市以滇池沿岸重点村提升改造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在滇池沿岸选取46个重点村,按照一村一主题打造,实现了村庄人居环境、景观打造、业态植入、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各方面的整体提升推动形成了小渔村、海晏村、太史村、福保村、百草村、杨林港村、猫猫箐村等一些乡村旅游品牌。开展“乐跑滇池外滩”健跑活动、网红打卡点创意征集活动、招商推介活动、大地艺术丰收节活动等,绘制滇池沿岸乡村旅游导览图,全方位有效宣传滇池沿岸重点村乡村旅游资源,引导游客前往滇池沿岸重点村游玩、打卡,把滇池沿岸打造成为全市农文旅融合的示范。

三是将“旅游+互联网”理念全面融入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电商示范村,支持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旅游宣传营销。支持乡村旅游企业及农业市场主体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旅游村建设乡村旅游电商平台,依托村民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鼓励各大电商平台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对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等。近年来,昆明市在禄劝、东川、石林等多地打造了集人才培育、农特产品展销、文旅推介、乡村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村播小院”,目前“村播”正成为带动乡村产品销售、丰富乡村产业业态、拉动乡村文旅融合的新方式。

四是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带动了土鸡、野生菌、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比如寻甸县的“一丘田”善太庄园,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带动了樱桃、杨梅等特色水果、有机蔬菜、林下经济、花卉种植等特色种养殖发展。

二、 以“产业融合+品牌赋能”提升经济价值

强化典型引领带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基地,推动建设一批乡村旅游龙头企业,继续开展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和品牌效应。

一是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中国美丽乡村申报工作,推荐晋宁区福安村、石林县五棵树村申报2024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指导寻甸县塘子街道坝者社区、禄劝县转龙镇月牙村委会等11个村组创建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富民县赤鹫镇永富村、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等12个村组创建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富民县半山耕云、宝石洞、禄劝县平安福、晋宁区牛恋小渔村等多个乡村旅游点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是指导安宁市“云南·人文荟萃乡村古建之旅”,西山区、晋宁区“云南·寻味滇岸原乡 体验特色美食”之旅等2条线路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全国广泛推广;精心筛选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生态旅游体验线路”、西山区碧鸡街道“猫猫箐生态文化体验线路”两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线路,命名为昆明市乡村旅游精品旅游路线;策划推出“伟大征程·乌蒙磅礴之旅”等10条精品线路。

三是征集形成了呈贡万溪冲村、宜良麦地冲村、石林五棵树村等一批乡村农文旅游发展经典案例,参与编撰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实践读本——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汇编》,供各地发展乡村旅游参考借鉴。

四是聚焦乡村旅居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 “旅居云南”工作部署,在全市范围内选取54个重点村推进农文旅融合建设,研究制定《2025年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村打造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乡农文旅融合重点村打造工作。指导西山区大墨雨村等8个旅居村入选《旅居云南典型案例》。全市既有乐居村、墨雨村、母格村、严家庄村这样的生活旅居村,也有“拾翠山谷”(新发村)这样的产业旅居村。昆明乡村旅居已经初具形态。

三、 以“污水治理+生态保护”改善人居环境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昆明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高位推进,编制《昆明市“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昆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总结优化治理模式,差别化下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针对昆明市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聚集程度、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条件、生产生活习惯、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分区开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污水治理。对“两湖”流域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按相关要求开展治理;对人口规模较大,居住较为集中,且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优先接入城镇污水管网,适度建设处理设施治理;对山区、半山区、居住分散、干旱缺水的非环境敏感区,结合厕所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通过黑(灰)水分类收集处理、采用集中式化粪池等方式处理污水,符合资源化利用要求的,因循就势、就近就地用于庭院美化、村庄绿化以及农田、果园、菜地、林地灌溉等。截止目前,全市1188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的行政村937个,治理率达78.87%。

为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机制,根据《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指导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制定印发县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或实施方案,目前除官渡区、滇池度假区无涉农行政村未制定方案外,所有县区均已正式印发。各县(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检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态化监督管理和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成效评估机制,开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查。同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让群众成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围。

四、 以“金融助力+多元投资”加大招商力度

以“产业融合+项目支撑+品牌塑造”的科学发展路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升级和机制创新方式,联合产融平台提供全周期服务,进一步压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更好的发挥金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将昆明乡村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城乡共享的“共同富裕之源”,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助力、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资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做好项目宣传和精准招商。推动更多文旅项目落地昆明。

一是充分激活资源,多维宣传。充分挖掘昆明市文旅项目资源,加大昆明市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国内外媒体、社交平台、旅游推介会等渠道,大力宣传昆明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关注昆明,助推昆明市城乡共同富裕的发展诉求。

二是开展链式招商,集群赋能。以文旅产业链为核心,立足昆明文旅产业在全国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结合昆明文旅产业体系发展实际,精准发力开展招商工作,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品质高端、市场公认的文旅产业龙头企业。认真分析梳理昆明市文旅产业集群,对在谈项目及投资意向清晰、意愿强烈的重点项目,精准发掘企业需求,找出关键因素。并以强链、延链、补链、全产业链为重点,突出瞄准文旅产业龙头企业,借助 国内知名企业,拓展招商资源渠道。

三是借助金融助力,服务增效。认真落实好与市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联合印发的《昆明市金融助力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机制》,聚焦文旅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高标准开展文旅产业金融助力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强化对全市文旅产业金融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协调,细化职责,主动服务,注重配合,积极作为。通过做好与各驻昆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工作,并主动与各县(市)区联系,积极推动有融资需求的文旅招商引资项项目,协调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省外分支机构资源优势,助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昆明。

感谢您对昆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刘青,0871-65311103)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5日


Copyright © 2019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7000700号 政府网站标识:5301000067

滇公网安备 530191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