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滇越铁路开通旅游专列的建议》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活化米轨铁路
为保护利用米轨铁路资源,昆明市积极探索“铁旅深度融合”模式,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核心区段复通。2024年10月完成麻园至建设路三段3.13公里区间的“铁旅融合街区”主体工程建设,2025年1月1日正式开街运营。街区以“铁轨记忆”为主题,保留原米轨轨道、老站房等历史遗迹,植入铁路主题咖啡馆、轨道文化展览馆、蒸汽火车模型互动区等业态。二是文化赋能运营。开街以来,通过举办“百年米轨影像展”、“铁路文化沙龙”等活动,进一步宣传铁路文化以及米轨历史。2025年春节期间米轨公园游客入园超2万人次,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跟踪报道百年米轨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延伸线规划。当前市文旅局、交运局正联合铁路昆明局集团,加快推进米轨昆石线(昆明至石林)12公里区段复通前期工作。
二、建设专题博物馆
铁路部门利用火车北站内的二楼候车室和一段废弃的窄轨,专门建设了面积达3176平方米“云南铁路博物馆”,于2004年12月正式开馆,馆内收藏有蒸汽机头、木质客车、工程地质资料等大量关于滇越铁路的珍贵资料和实物,长年对外开放,成为了市民、游客了解云南铁路文化发展历程特别是滇越铁路历史最重要的窗口,该博物馆已被命名为全国和云南省铁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官渡区对滇越铁路西庄站旧址遗留下来的法式建筑进行了原状修复,并专门建设了“滇越铁路西庄站旧址陈列馆”,于2010年3月30日正式向社会开放,该馆利用有限的空间,采取资料图片展览、复原陈列、辅助陈列等手段,向参观者还原和展现了滇越铁路西庄站的历史原貌。
三、开展滇越铁路文物调查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滇越铁路所途径的各县(区)文物部门在铁路部门配合下,把滇越铁路遗迹遗存的普查放在了重要位置,进行了专题、重点调查。官渡区云南府站南车房遗址、矣六乡滇越铁路路基,呈贡区滇越铁路水塘站法式建筑,宜良县滇越铁路宜良站、徐家渡站法式建筑等都被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予以登录。在做好实地普查的同时,各县(区)文物部门采取走访铁路部门和当地群众、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采集数据、标本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滇越铁路历史资料收集工作,为今后研究滇越铁路历史,挖掘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加强对历史遗迹保护和利用积累了更多智力资源。
四、打造特色街区
昆明市深挖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主题街区+市井改造”双路径,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一是以云南府车站(滇越铁路昆明起点站)为核心,打造集“历史展示+旅游体验+商业消费”于一体的特色街区。街区内复原了法式站房、铁轨转盘等历史场景,同时引入法式甜品店、东南亚特色手作工坊等业态。二是聚焦“米轨文化+市井烟火”定位,推动传统农贸市场(东华新迎市场)向“消费+文旅体验+教育”复合型空间转型。市场内增设米轨铁路主题装饰,策划“青少年菜篮子研学活动”,同步引入非遗小吃摊、手作体验区,改造后市场成为“本地人常去、游客必打卡”的特色文旅点。
五、打造旅游线路
积极打造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线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3月19日召开了“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产品市场化,打造包括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线路在内的六条“黄金旅游线路”。之后,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联动推进线路打造,尤其是宜良县、石林县组建旅游工作专班联合办公,协议共建文化旅游产业链,整体规划、联动打造“地上石林、地下九乡”,实现节庆联动互推、旅游规划共编、旅游市场共建,擦亮喀斯特地质奇观之旅名片。2024年以来,不断完善九乡旅游小镇基础配套,打造九乡叠虹桥大索道,市场化引进开发麦田游船项目、球幕影院项目、复古蒸汽小火车环线游等产品;拓展大九乡底蕴内涵,盘活明月河原始峡谷风貌、阿路龙彝族传统村落等特色资源;融合民族文化、茶文化、烤鸭、野生菌等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围绕岩泉景区、文庙、西浦温泉等人文遗产活化利用,打造“跟着钱穆游宜良”旅游品牌;围绕68道拐、马蹄湾等奇观资源,以“农文体旅”融合打造户外运动或体育赛事品牌,推出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以提振文旅消费为目标,精心谋划景区年票及主题线路套票产品,推出了“石林—九乡地质奇观之旅”特色线路套票。
感谢您对滇越铁路旅游开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刘青,0871-65311103)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