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昆明文化街区建设昆明非遗展示馆和非遗传承体验馆的建议》(第155008号)由我局办理。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非遗保护力度,积极推进非遗展示、传承体验馆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非遗传承基地5个、挂牌市级非遗传承基地14个,有各级各类非遗综合展示馆(室)19个、非遗传习馆(所)62个。其中,许多非遗馆(所)位于官渡古镇、昆明老街、茶马花街等文化旅游街区,对于保护和展示非遗、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一)强化制度保障。2018年颁布实施的《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建立街区型、庭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传习馆(所)以及专题博物馆等,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我市各相关县(市)区在打造文化旅游街区、文创园区的同时,积极引入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开展传承展示活动,提升街区文化内涵,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
(二)开展宣传展示。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非遗宣传展示。2025年春节期间,我市以南屏街为中心组织开展“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过大年”昆明主会场主题系列活动,其中文艺展演197场,非遗展示展销及体验活动87场、非遗展览43场,涉及非遗项目150余项,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给昆明带来浓浓年味。在官渡古镇举办的“中国(昆明)官渡全国非遗联展”已成功举办14届,搭建了一个集非遗保护、展示、交流、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2025年官渡区还将举办相关活动。
(三)促进活化利用。2022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非遗工坊”建设,2023年我市罗婺彝族刺绣非遗工坊等3个工坊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2024年我市认定公布第一批17个市级非遗工坊,2025年昆明德源文化掐丝珐琅彩画非遗工坊等4个工坊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通过非遗工坊建设,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推动产业化发展,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积极推进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等设施建设,与相关县(市)区及部门加强合作,推动非遗保护利用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有机结合,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引导和支持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感谢您对昆明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赵占良,0871-65379064)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