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关于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55351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6-19 16:50

时小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禄劝县崇德街道角家营社区七星庄一组活动室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昆明市现有15个公共图书馆、16个文化馆、142个乡镇(街 道)文化站(含磨憨镇)、176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在2024年全省乡镇(街道)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全市文化站均达到三级馆以上标准,构建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市级区域中心馆—县级总馆—乡镇(街道)分馆—行政村(社区)基层服务点” 四级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昆明市已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17个(动态数据),“一刻钟文化圈”达 400 余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禄劝县公共文化设施包括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7个乡 镇(街道)文化站及19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县级 “两馆”均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乡镇文化站在2024年评估中全部达标,其中1个获评特级、4个二级、12个三级。此外,该县已打造11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和15个“一刻钟文化圈”,进一步优化了基层文化服务供给。

二、 提案办理情况

(一)公共文化设施满足需求

崇德街道综合文化站位于地多社区小平坝130号,距离七星庄一组较近,村民可以使用。该文化站于2009年11月建成, 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2023年3月县文旅局投入经费186248.00元对崇德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面进行效能提升改造。该文化站目前已经具备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等活动功能,可满足七星庄一组村民活动需求。

(二)不断优化服务供给

1. 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主动占据文化阵地。崇德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共发展民间花灯文艺队、龙狮表演队、广场舞文艺队、苗族芦笙舞队、苗族舞蹈队、健身气功队等民间文艺团队32支,通过大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行动指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营造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2. 加强免费开放工作,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崇德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每天对外开放8小时,每周对外开放42小时以上。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艺术培训、民族文化展览、公益性讲座等文化科普教育活动。

3. 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申报和建设工作,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对已建文化和体育设施管理,积极申报村级文化室的新建工程,提高覆盖面,切实为群众提供一个方便、便捷的活动场所。

4. 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协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大力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活动,充分发挥意识形态领域文化引领作用。

5.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持续开展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完善崇德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库。

6. 积极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壮大农村文化宣传队伍。抓好传统节日,民族节日期间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活动,并把各个节日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创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街道文化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社会力量参与

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置改革,扩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路径。研究借鉴昆明市文化馆“百里·春秋——春城会客厅”、昆明市图书馆艺术馆提升改造以及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文创经营经验,形成典型案例与规范性制度指引,通过倡导“ 以场地换服务”模式引入社会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对相应设施进行建筑修缮、改造升级、硬件投入、增加设备以及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传统设施服务效能。

(二)织密公共服务网络,补齐老旧设施短板

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布局,建设主客共享、多元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的有益补充,扩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覆盖面和活动承载力。以新空间、融服务、新机制为理念,深入推进“一刻钟文化圈”建设,积极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半径。

(三)技术赋能深度渗透,供需匹配机制升级

利用昆明公共文化云等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不断丰富数字文化资源库。统筹用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资金,促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支持优质公共文化向乡村、向基层倾斜,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建立健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在充分梳理本地文化资源,并认真分析基层群众需求调研结果,优化“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 推动“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转化,充实“菜单”供给内容, 强化“订单”供需对接。

(四)优化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多元合作生态

强化跨部门联动,联合昆明市财政、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探索搭建我市“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与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共享机制,优化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的配置,整合文化资源目录、活动安排、设施分布、资金使用等信息,实现部门间数据实时共享。

真诚感谢您的宝贵建议和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周忠桥,0871-63962801)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6月17日

Copyright © 2019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7000700号 政府网站标识:5301000067

滇公网安备 530191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