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关于政协昆明市第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184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4/02/05

民进市委:

《关于发挥昆明高原特色优势打造世界精品康养旅游产业的建议》收悉,我局整合市大健康办、市卫生健康委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民进市委提出的《关于发挥昆明高原特色优势打造世界精品康养旅游产业的建议》站位高、立意新、谋划实,体现了新时期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一)高位统筹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大文创,发展大健康”的整体思路,昆明市从2016年起,先后印发了《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昆明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明确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昆明将聚焦医疗服务、健康产品、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身体育、健康旅游、智慧健康7大重点领域,谋划27个方向、7个特色集群以及8大工程,构建产业全覆盖、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在康养旅游产业方面,2022年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二是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我市编制了《昆明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印发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十四五”期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明确了“加快推出康养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复合度,力争成为疫情结束后成为国内首选的康养旅游目的地。”作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同时还明确了要加大康旅融合项目培育力度。依托昆明气候、生态、医疗、区位等特色资源和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持续推动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康养度假品质提升,以医疗、健康服务、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机构和实施为载体,重点发展高端医疗、特色专科、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医养结合、休闲养生等系列产品,支持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的“产学研用”,推进昆明国际医疗健康城、泰康之家滇园等项目建设,形成特色健康旅游产业链。

(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一是积极开展国内宣传推广。开设“昆明文旅”专栏,结合中国旅游日等活动,通过多媒体平台直播、宣传报道,发布文旅宣传内容,加大我市康体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新媒体的方式线上开展“有一种生活叫昆明”“昆明旅游必打卡景点”“用中国传统色打开春天”“昆明踏青周边游”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动“向往的生活还是昆明”话题宣传,大力提升我市文旅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推动了旅游业恢复发展。

二是持续做好昆明文旅对外宣传。加强“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平台建设,推进联盟发展壮大,建立顺畅的联盟会员城市沟通联络机制,在联盟网站及公众号上开展“世界地球日”等推介宣传活动;开展中老铁路沿线城市(国内段)文旅宣传主题日活动及“穿越中老、情通万里”工作座谈会,推动联盟对外交往与合作向广度、深度发展,提升联盟国际影响力。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三月主题推介会上推出“赏花在昆明”主题宣传,参加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疫情背景下世界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行动研究”会议,积极开展文旅外宣工作,加强区域国际文旅合作力度。

(三)夯实医疗健康基础

一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力配合推进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昆医附一院康复医院等省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一期)、经开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不断放宽准入条件,取消社会办医规划限制,放宽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领域,在自贸片区内购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实行告知承诺制,取消床位规模要求。减少审批材料、缩减办结时限。优化医疗机构审批流程、取消医疗机构前置审批条件严格落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进一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二是完善市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源和地方特色。昆明市现有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8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2个,省级基层名中医工作室 10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 24个,区级名中医工作室 15个,具有丰富的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源、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2021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昆明市地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昆明市七大代表性中医学术流派(姚氏妇科、吴氏扶阳、戴氏经方、苏氏骨科、钟氏肛肠、陆氏气阴、管氏针灸)发展。2021年,在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关怀下,成立昆明市名医馆、7大地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设立了流派门诊,推广和应用流派优势病种、特色诊疗技术,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特色、多样的中医药服务。2022年以来在寻甸县、石林县、安宁市等县(市)区建立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二级工作站 21个,形成强大有力的传承创新体系,为推广地方中医学术流派搭建了发展平台。

三是推动中高端医疗旅游服务和中医药(民族药)健康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依托昆明丰富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打造一批面向中高端旅游人群的特色医疗旅游基地,形成中高端医疗旅游集群;依托昆明各旅游休闲带和各类康养城市综合体、公园、寺庙、特色名村名寨等地区,布局一批健康旅游服务设施,遴选和发展一批现代化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石林杏林大观园、云南白药大健康产业园被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品牌。石林杏林大观园集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度假以及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依托世界自然遗址保护区石林,融入中医药养生文化精髓,在园区中心部位建设国药博览园。国药博览园共分为《岐黄之术》《滇南本草》《中华医史》《中华药史》及《少数民族医药》五个展馆,并具有鲜明云南特色,集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百草村有丰富的中药草资源,曾是云南一代“药王”曲焕章研制云南白药的地方,近年来百草村依托云南白药品牌的影响力和曲焕章的传奇经历,以曲焕章的医药生涯经历、居住建筑、中草药样本展示为核心,结合当地特色的白族风情、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文化古迹,建设以中草药种植、展示为主的科普基地。

(四)加快康养旅游项目建设

一是推动现代医疗产业资源优化布局。推动新增现代医疗产业资源在呈贡、晋宁以及滇中新区等区域布局,在呈贡建设一批特色专科医院,在滇中新区东部结合枢纽建设发展高端医疗设施,在滇中新区西部发展康养医疗设施,在晋宁南部发展健康医疗综合体。昆明市主动对接、承接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大型医院术后康复及护理任务。以昆明市禄劝、东川、寻甸等县区为重点布局一批草乌、三七、重楼、党参、当归、附子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提升完善昆明中药材市场功能,形成连接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加快提升呈贡斗南国际花卉园区功能,建设世界级花卉研发、展示、出口中心,加快建设一批集生产基地、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流通贸易、科技研发为一体的高原特色健康农业园。

二是强化康养旅游产品业态持续培育。昆明市始终注重持续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品牌产品。健康养生产品方面,昆明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连续举办,大健康发展规划、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布实施,中国昆明国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获得国家支持,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建成运营,宝相健康产业园启动建设,华大基因、康美药业、鹏瑞利健康城等16个国内外健康类项目签约落地,昆明成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休闲度假产品方面,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提升,昆明石林台创园旅游度假区、昆明寻甸凤龙湾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引入德尔塔、喜来登、亿豪等3个国内外高星级品牌酒店。这些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产品的打造,进一步夯实了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

(五)强化人才兴旅工作

制定并推进实施“人才兴旅工程”,从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基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实操实训、建立产业发展智库等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充分整合全市教育资源,建立政府、培训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和院校多方协调合作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把文旅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建设规划,对辖市(区)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进行人员分类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旅游人才到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学习。加强旅游学科建设。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高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方案,推动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在岗培训常态化,形成多层次的专业培训体系。鼓励国内相关机构与境外教育机构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合作,形成联合培养、互助合作、海外深造等多渠道人才职业教育模式。建设昆明市文化和旅游人才智库,建立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队伍,邀请文化旅游专家、旅游从业者、旅游达人开展专题座谈会,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有关政策,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发布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回流政策、选调生定向招录遴选等各类人才政策,通过政策吸引、精准对接,成功引进全国双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硕士学历专业编剧、全国连锁中高端酒店管理人才、外语导游等一批高层次文旅人才,充实本市文旅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步,我局将进一步研究和吸收提案中的意见建议,依托优势特色资源,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昆明康养旅游产业的知名度、辨识度、专业性和竞争性,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领,推动康旅产业创新发展。突出规划引领,强化项目带动,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昆明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十四五”期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规划,夯实康旅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加大对旅游、养老、卫生等健康旅居项目的储备力度,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改善旅游、养老、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康旅产业发展基础。

(二)突出资源优势,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依托昆明气候、生态、医疗、区位等特色资源和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以医疗、健康服务、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机构和设施为载体,把优质医疗技术、完善服务设施和优美旅游环境结合起来,重点开发高端医疗、特色专科、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医养结合、休闲养生等系列产品,以游带医、以医带药、以药促游,构建国内国际健康旅游网络,形成特色健康旅游产业链,打造成为知名的健康旅游和康养旅居目的地。

(三)加大优质医疗供给,不断夯实康养旅游发展基础。配合省级推进国家心血管病、呼吸和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力争取国家区域创伤和神经医疗中心落地我市;联同省级医疗机构建设14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成一批西部领先、国内先进、引领全省的重点专科,打造昆明医疗新高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在市域内医疗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鼓励、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发展社会办医,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抓好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发展规模化、连锁化、高端化的社会办医机构。进一步医、康、养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

(四)加大康旅融合项目建设,强化康养旅游支撑。依托昆明气候、生态、医疗、区位等特色资源和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持续推动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康养度假品质提升,以医疗、健康服务、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机构和设施为载体,重点发展高端医疗、特色专科、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医养结合、休闲养生等系列产品,支持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的“产学研用”,推进昆明国际医疗健康城、泰康之家滇园等项目建设,形成特色健康旅游产业链。

(五)加大宣传营销,凸显昆明康旅的辨识度和知名度。重点落实“品牌强国工程”,制作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包含康体旅游、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在内的昆明旅游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海峡两岸》等品牌栏目、黄金时段投放宣传,加强对昆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精品旅游线路的宣传推广。

衷心感谢民进市委对昆明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杜强,0871-63176423)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