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关于政协昆明市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073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4/01/22

九三学社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推动昆明文旅产业实现新突破的建议》提案收悉,经认真对提案内容进行学习研究,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于“建议一:深挖城市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品牌定位要跟随时代变化进行不断更新和再造。”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聚焦文旅主题公园、文旅融合示范景区、文旅融合特色街区、文化旅游小镇等,重点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品牌,先后打造了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等重点文化活动,昆明聂耳音乐合唱周、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等品牌文化活动。在制定出台《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533”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提出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在公共服务、产业、市场等领域深度融合。探索公共文化机构增加旅游服务功能,开展融合试点,构建覆盖全域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做特滇文化旅游体验产品,挖掘城市文化旅游新内涵,打造留得住人的文旅城市。统筹推进名人故居、文化街区、民居民宿建设,把翠湖片区与圆通山、五华山一体规划、整体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融合示范聚集区。

主要通过建设“七大版块”加以推进文旅产业振兴。一是打造以主城五区为主的城市文化旅游经济示范区;二是打造以滇池周边、南盘江、阳宗海、安宁温泉为主的温泉康养区;三是打造以古滇、西山、翠湖、昆明老街为主的历史文化展示区;四是打造以滇池、西山、石林、安宁为主的户外运动体验区;五是打造以轿子山、斗南、梁王山、凤龙湾、富民、宜良为主的乡村旅游花卉展示区;六是打造以禄劝、宜良、寻甸、晋宁、石林为主的少数民族风情展示区;七是打造以禄劝、寻甸、宜良“彩云之南·红色热土”旅游线路、皎平渡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形成“天天是民族节日、天天是南博会”的旅游发展新模式,推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昆明城市对东南亚、南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对于“建议二:构建立体化与现代化文化传播体系昆明应依托自身特色文化资源,立足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兼顾传统与现代的表现形式,构建立体化的城市品牌传播体系。”

一是推动文化活动常态化。持续推进“书香昆明”建设,每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主题演出季、交响音乐会、群众合唱比赛、书法美术摄影展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上万场次。推动庭院剧常态化演出,扶持建设庭院剧场20余家,情景剧《联大往事》、音乐剧《薪火》等20余部经典剧目在昆明的庭院剧场和小剧场火爆上演,累计演出达1000多场次,观演人数超过25万人次。

二是加快推动打造一批新型文化空间。将公共文化融入“15分钟生活圈”,积极打造集生活美学、文化体验、交流与传播于一体的多元化、场景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西南联大、聂耳、鲜花等为主题,加快西南联大“院士之乡”主题展示体验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了东方书店、云纺24小时城市书房等一批最美图书馆、最美书店、最美城市阅读空间、最美咖啡店、最美鲜花店等,激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末端,提高了群众享受丰富文化的“体验值”,赋予城市更多人文内涵和精神气质。

三是实施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项目,即选树一批文化地标建筑、炒热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打造一批生活美学空间、搞活一批文化夜经济走廊、擦亮一批城市文化IP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已启动公园1903、滇越法式风情街、文林街特色文化街区、莲花池庭院剧场等首批4个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示范项目。

四是积极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创意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昆明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优势,创新对外文化传播,充分发挥现代文化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对外合作机制和驻外平台等作用,不断拓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渠道,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对外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品牌。

五是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窗口平台功能,强化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市场的对接,推动对外文化贸易方式不断创新,进一步增强昆明城市品牌传播效果。

六是深入开展文旅城市营销。城市营销破圈出彩,打造“你好昆明”“向往的春城”“春城文脉”“春城18时”等精品爆款,让“向往的生活还是昆明”深得人心。聚合文旅消费信息,《文化消费指南》《演艺昆明》《昆明十大生活方式》成为解锁文化旅游消费新玩法的掌上宝典。

三、对于“建议三:积极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以文化为灵魂、都市为背景、商业为基础,实现文化、旅游、商业的有机结合。”

依托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类型和方式,培育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开发更多文旅新产品,构建文旅产业发展新动力。推动文旅与康养、教育、乡村振兴、工业、商贸等多领域融合发展,培育打造康养度假、跨境旅游、文化娱乐、文博遗产、文创演艺、研学旅行等文旅新业态产品,形成多样化文旅产品体系,创造文旅消费新热点新亮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是深化文旅融合。谋划建设一批凸显“昆明味道”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环翠湖九巷十三坡特色文化街区、滇池度假区中央美院东南亚艺术展示集群以及派拉蒙、幻多奇、华强方特等国内外知名文旅IP项目建设。结合海埂大坝、民族村、西山公园、石林等昆明著名风景区的资源禀赋,每个景区创作1—2台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旅游演艺节目,策划一系列景区专属的文艺活动。

二是活化利用文博资源。推进提升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旅游功能,支持具有条件的文博单位开发文化创意项目(产品)和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利用现代科技全新包装盘活聂耳纪念馆、云南陆军讲武堂、徐霞客纪念馆等“滇”文化项目,推出讲武堂操演仪式、“徐霞客带你游云南”声光电体验项目,探索升庵祠、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等文博场所开展浸入式剧本体验活动,赋予文化资源点更多旅游功能。加快国家植物博物馆、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升“中国(昆明)官渡全国非遗联展”活动品质和影响力,支持石林县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东川铜文化博物馆等专题文博场馆项目建设,扶持一批民间民俗博物馆规范发展,依托非遗和文博资源集中的地区,打造5条文博、非遗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

三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积极开展红色资源调查和挖掘,重点推进实施寻甸县、禄劝县、东川区等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云南段)建设和云南陆军讲武堂品质提升,创建2个3A级红色文化主题的旅游景区,打造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四、对于“建议四:打造专业化的文化主场外交,增强城市发展潜力通过主场外交把区域级、国家级、世界级赛事、演艺、学术交流、展览展销活动落户昆明,推动特色文化创新性发展。”

不断扩大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培育打造创意昆明系列活动、中国昆明金茶花国际文创设计大赛、昆明民族时装周、昆明聂耳音乐合唱周等30余个具有昆明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品牌,创办于昆明并举办十年的五百里音乐节成为中国十大音乐节之一。

同时,突出高原特色,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化体育训练和比赛基地。继续高水平办好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昆明网球公开赛、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等品牌体育赛事,策划包装滇池国际帆船赛等一批新赛事。启动东川牯牛山乌蒙巅峰运动公园等一批户外运动公园建设,开发攀岩、翼装飞行、高空蹦极等户外运动新产品,建设一批规范的徒步旅游线路、健身绿道、自行车道等慢游体系,建设“昆明十峰”、西山、长虫山、梁王山等户外休闲运动基地。大力培育观赛旅游、健身休闲、极限挑战、高原体育训练、民族体育等体旅融合项目。不断创新旅游节庆活动组织方式,丰富节庆活动的内涵及形式,恢复举办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提升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文化节庆活动,增强文化旅游活动的国际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充分发挥好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国际展会功能,积极打造“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大力培育引进有区域性或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与活动。

下步,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研究和吸取九三学社市委提案的意见建议,积极推动昆明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密切联系市委宣传部,围绕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的机遇,突出重点,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发展首位度,坚定不移推进“旅游革命”和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景区品质,引入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努力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和全省康养旅游引领示范区,为开创昆明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感谢您对昆明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周忠桥 63176423)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