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元委员:
您提出的《135735》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旅游业全面停业,景区全部关闭,整个旅游业处于全行业空窗期,旅游从业人员工资大幅锐减,国内国外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比2019年呈现大幅下降和负增长的态势。加之国外疫情的失控,大众内心对疫情的畏惧,让很多旅游从业人员望不到头,有的已黯然离场,有的还在苦苦支撑。为助力我市旅游行业摆脱目前的困境,您为我们提出了五条工作建议,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梳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疫情期间旅游业现状分析
2020年一季度,昆明市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1.94亿元,同比下降72.83%;接待游客总人数1400.13万人次,同比下降70.55%。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旅游综合收入预计损失487.64亿元,其中,预计旅游住宿业损失79.05亿元,旅游餐饮损失86.8亿元,景区景点损失56.62亿元,娱乐业损失33.24亿元,购物损失110.35亿元,交通运输损失121.58亿元;二季度下降力度有所减弱,2020年下半年旅游市场有望回暖,全年旅游综合收入预计损失1200亿元。全年旅游增加值预计减少580亿元。根据2003年数据模型显示,疫情控制后两年内(即至2021年底)国内旅游市场有望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其中入境游恢复周期更长,预计会比国内游和出境游恢复滞后6个月至1年以上。
二、提案所提意见建议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涉及该内容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旅游企业给予延缴或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临时性降低医保费率等政策措施的建议落实情况。在疫情期间我局也积极的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交流,力求争取相关部门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支持和关心。所有部门都提出,此次疫情所波及的不仅仅是旅游行业,相关政策都是按照全市一盘棋统筹考虑。
(二)强化、优化和细化相关旅游企业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制定专门的产业振兴政策,稳定旅游就业市场的建议落实情况。为积极应对疫情提振文旅消费信心,让昆明市旅行社渡过难关,2020年2月底,我局率先为214家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总额为8949.6万元。对减免门票的A景区补贴8788.55万元、对重点文旅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贴息1811.46万元、对高A级旅游景区创建奖补300万元。还通过对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租(包)车的自驾游客予以补助,对文旅新产品企业予以奖补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有力助推了全市文旅消费市场快速回暖。
(三)鼓励旅游从业人员灵活就业,提供专门帮助或补贴措施,为广大旅游从业者提供用工信息、业务提升、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的建议落实情况。为保持疫情期间导游队伍的稳定,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导游队伍稳定相关工作事项的通知》,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与昆明市导游协会理事会研究,免除注册在昆明市导游协会会员2020年度会费,让注册导游渡过难关。免除会费涉及协会注册导游约6000余人,其中约有5000人左右在2020年内导游证即将到期换证,协会也在失去收入来源的困境下,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维护好队伍稳定,做好换证相关工作。
(四)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旅游企业,金融部门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扶持,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旅游企业战胜疫情灾害的影响的建议落实情况。
1.关于金融支持防控疫情的相关政策。一是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省财政厅、云南银保监局、云南证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五部门于2020年2月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强化云南省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指导意见》(昆银发〔2020〕33号)中明确“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二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财政厅等七部门于2020年2月联合发文《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云发改财金〔2020〕169号)中明确“充分发挥‘信易贷’平台作用,引导中小微企业通过‘一部手机云企贷’等平台申请贷款,拓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以及重要生活物资生产供应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反馈渠道,安排特定信贷额度,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切实提高放贷效率。”三是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2020年6月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银发〔2020〕122号)中明确“对于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应延尽延”要求,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还款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免收罚息。人民银行将通过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作,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银行办理的延期还本普惠小微贷款本金的1%给予奖励。”四是提高企业信用贷款占比。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银保监局、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省财政厅、云南证监局八部门于2020年8月联合发文《关于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昆银发〔2020〕129号)中明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和管控水平,要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把主业突出、财务稳健、出资人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作为授信主要依据,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积极发放信用贷款,确保2020年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明显提高”。
2.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召开座谈会。一是推介融资项目。2020年,昆明市金融办改变传统面对面推介的形式,通过互联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先后分五批向各驻昆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了融资需求项目900余个(行业类别包含乡村振兴、旅游行业、生态保护等领域,下同),融资需求近1600亿元。2021年3月,昆明市召开2021年项目融资对接会,共向各驻昆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了全市1000余个融资需求项目,融资需求近1400亿元。二是召开昆明市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专项融资对接会。会议邀请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市工信局、市工商联等部分中小微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全市近百家中小微企业代表参会,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中小微企业代表就融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了沟通交流。三是为重点商圈企业复苏搭建融资合作桥梁。市金融办牵头策划开展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助力产业发展”政金企融资对接系列活动,会同相关县区政府于3月—4月深入西山融创文旅城、官渡新螺蛳湾商圈等五大主城区六大核心商圈开展政策宣讲及融资对接活动。四是商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召开旅游民宿和精品酒店发展座谈会。2020年4月17日市金融办商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旅游民宿和精品酒店复工复产座谈会,会议邀请19家精品酒店、民宿代表和4家银行金融机构参加。会上,参会企业就此次疫情导致的困难问题与各单位分别探讨交流,并逐一说明自身经营现状及融资需求(包括贷款金额、期限及用途等),参会银行就企业融资过程遇到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对适配融资产品及贷款政策进行介绍和工作对接。座谈会上,昆明隐约民宿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北、26life族迹云南民族体验客栈联合创始人任志兴、盈阙精品度假酒店法人杨忠等也分别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根据统计的融资需求情况,20家旅游民宿、精品酒店的贷款额超过1000万元,少的15万元,多的超过300万元。除一家企业表示可以用个人资产、酒店股权进行抵押外,其余企业均没有抵押物。参加座谈会的4家银行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从产品研发、利率结构、贷款流程、担保条件等再进行优化,以适应企业的融贷资产需求。会后,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分门别类、实地走访、一对一沟通,并在现行融资产品框架内,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帮助企业尽快渡过难关。
3.部分驻昆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信贷产品。一是富滇银行推出上线无还本续贷产品。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和“三农”领域小微企业客户,对于因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适度降低准入标准,积极为借款主体办理续贷业务。截止2020年8月末,已成功办理67笔无还本续贷业务,续贷金额2.14亿元。二是光大银行昆明分行积极支持文化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对加大对文旅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面临经营困难的文旅企业昆明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为文旅企业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注册并发行了1亿元SCP(短券)等。三是招商银行昆明分行推出文旅消费联名信用卡,消费可直接累积该航空公司里程,首年免年费,消费6次免次年年费,支付全额机票款或者80%旅游团费,可免费获赠航空意外险。
(五)要高度重视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把扩大国内旅游消费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创新旅游业态模式等方式促进国内旅游消费提质扩容。通过进一步放宽免税购物政策,合理扩大免税商品品种,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方式,引导国民出境旅游消费回流的建议落实情况。加大旅游市场治理,研究疫情影响下营销模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是实现旅游业收益最大化的需要。没有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再好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也不能释放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市持续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对不合规定的、不诚信的,坚决打击。创新旅游产品的宣传方式和内容,结合新媒体对正价产品、诚信企业、昆明特色人文、景区景点、文旅项目开展线上线下营销宣传。2020年线下宣传营销较以往有大幅下降。2020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1.36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73.17%,高于全国25.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900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69.53%,高于全国30.6个百分点。根据国外疫情的现状,国家文旅部还未重启入境游和出境游。
由衷的感谢杨委员对旅游业的高度关注,您提的五条建议我局都进行了认真研究,除第一条涉及面较广,涉及部门较多,需全市一盘棋统筹外,其余四条都为我市疫情影响下旅游业快速复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局对您所提的建议,部分内容已落实。对存在困难的问题,我局一定加强研究,主动汇报市政府争取政策支持。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主动作为增强企业疫后复苏能力。一是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主动指导,确保已经出台的各项帮扶政策做到精准落实。二是建立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完善项目审批环节,容许企业个别环节先建后办,提升在建项目要素保障水平。
(二)提前谋划提升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一是通过政企联手,强化安全、健康、有品质的“春城花都、好享昆明”旅游城市品牌形象。与各县区及重点旅游企业携手统筹制定年度四季主题整合营销方案,按照品牌营销和产品营销同步,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同步,媒体营销和渠道营销同步的策略,政企联动,集中造势。二是优先刺激本地消费。包装推出一批本地短线旅游产品,策划实施定向补贴消费政策,引导市民增加文旅消费,引导企业层面多推出适合本地市民参与的旅游项目。三是为疫情后的旅游市场整体复苏创造有利局面。为加快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市委、市政府拿出1个亿,采取“政府为居民消费买单”的方式,对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餐饮、旅游、体育等领域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提振消费信心,通过消费回暖带动供给侧复苏,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三)引入新业态和新技术加快存量产品的提升。一是加快高A级景区建设和提升,盘活存量。二是大力推进“夜昆明”建设。着力实施“夜春城”地标工程、夜间的商圈工程、街区工程、打卡工程、旅游工程、文化工程、体育工程等措施,大力发展具有品牌吸引力的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变日间游为全天游。三是整合资源,打造美食街区。持续打造昆明老街美食天地、翠湖餐饮特色街区、官渡美食文化休闲小镇、南强街巷等11条特色美食街区。
(四)以诚信体系建设为核心,强化高质量发展机制保障。按照“建设一个中心、严管三大乱源、推行四项制度、重构诚信体系”的旅游市场整治总体思路,强化市场保障。
感谢您对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子永平 0871-63960811,13759547366)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