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关于政协昆明市 第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187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0/12/08
邵筱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戏剧文化对提升昆明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及城市旅游持续影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昆明市戏剧文化和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关心。我局自收悉本提案后,结合昆明市戏剧的现状和实际情况,现回复如下: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保护和提升昆明历史文化名城,重在坚守昆明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多民族文化等城市文化特点,其核心就是它的原生态文化。

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文艺舞台的日渐繁荣,戏剧以及戏剧观众的数量也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戏剧的重视,尤其是对民族地区的戏剧保护、发掘和重点扶持,戏剧的发展有了新的提升和新的美好前景。

昆明的戏剧创作主要依托全市专业文艺院团和专业戏剧创作人才。演出场所主要在昆明市内的昆明剧院、春城剧院,还有全市各类小剧场、庭院剧场(如、莲花池庭院剧场、马家大院等小剧场)。戏剧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发扬需要几代人的辛苦努力和付出。目前:昆明市戏剧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士,多是依靠昆明市戏剧家协会、昆明市原花灯团、滇剧团改制分流到市文化馆的专业人士,还有就是昆明市相关的文化企业的共同努力,有发新的发展。

关于您提出的组织专家学者与专业人士,以及相关的文化企业,共同围绕戏剧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制定相关政策的提案:昆明市的文艺院团经过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十多年,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文化艺术舞台演出和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昆明市相关的文化企业也在近些年得到很大的发展,引进的国内外高品质文化演出各类更多、场次更多、培育的观众群体也越来越庞大。

随着云南、昆明的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高度整合,更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企业共同参与到这方面的工作中,为昆明的文化旅游市场、文艺精品创作、文艺人才的培养、文化与旅游的更深层次的融合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所以组织开展相关的戏剧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研讨、制定相关的符合昆明城市定位的政策也是大有必要的,同时也需要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及全市相关委办局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

关于您提出为云南戏剧梅花将得主等戏剧名家开设相关的戏剧讲堂、鉴赏活动,不断培养戏剧新生代和观众群体等建议,这对于发挥戏剧名家的名人效应,传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目前对于社会团体及专业人士开展从事戏剧相关培训工作,全市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细则,建议可以先依托全市各县(市)区及相关的专业文化艺术培训机构进行传统戏剧专业的培训。期间不断地收集、整理和总结相关情况和情况,为今后的戏剧相关培训可以良性开展的可能性奠定基础。

关于您提出的持续举办戏剧节的事宜,现在举办的各类艺术节、庆(会)都有着极其严格的审批手续,大型的节庆(会)须由相关职能部门上报省节(庆)办等部门审批。对于举办戏剧节对于推动昆明戏剧事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城市品牌都有着极大的文化影响力和推动力。

关于您提出的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扩大戏剧的外延和受众群体的意见内容:现在昆明的戏剧艺、舞台表演艺术以及推广等,都离不开新化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和效应。昆明市目前已经没有了滇剧团、花灯团等戏剧专业院团,许多戏剧的传承、创作、演出等都依托昆明市文化馆的原来从专业剧团分流下来的戏剧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社会文艺团体创作、表演等相关的都有着与新媒体良好的合作模式,不仅从形式、内容和模式上都有着良好的合作与推广。充分运用本单位(企业)的微信公众号、昆明信息港、昆明广播电视台、掌上春城等进行宣传,以及在国内外相关演出地当地的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关于你提出的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成立文艺创作基金的意见:昆明市委宣传部和昆明市财政局于2014年出台了《昆明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以及《昆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人文交流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对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引进龙头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等都做了具体明确的扶持方向。对开展重大文化产业交流、交易、会展、大赛等活动都有相应的资金扶持。所有的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经费都从市委宣传部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经费保障。

今后,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与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做好戏剧文化等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再次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恳请您继续关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感谢您对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杜拉  0871-65360768,18388066583)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