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关于昆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137号提案回复意见的函
2020/12/08

陈向红委员:

您提出的《昆明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就发掘昆明健康资源,弘扬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所做的思考和建议,您的建议对我们做好健康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开发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昆明发展健康旅游优势明显。气候和生态条件良好,昆明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是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典型春城气候的区域与适宜人居的全年候旅游区,适宜针对运动员、特殊病患设计有针对性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昆明康养旅游资源独特,昆明立体气候明显,生物多样性突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和民族医药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拥有云药、云茶、云果、云花、云菌、云咖、云香料、云菜等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的特色健康产品,这些都为昆明发展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养老等大健康产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源基础。产业发展格局初现,昆明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医疗服务资源,候鸟式养老产业初具规模,生物医药初步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经开区、空港经济区等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在中药生产、基因科技、新型疫苗、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形成产业聚集。中药材种植广泛分布在昆明市北部县区及周边州市,且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生态原料资源十分丰富。

2016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三张牌”。2019年8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其中昆明片区明确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这都将有力推动昆明发展从“现代中药、疫苗、干细胞应用”到“医学科研、诊疗”,再到“康养、休闲”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尤其是新冠疫情后,大健康旅游市场需求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在文旅方面,康养类地产和“旅养”景区将会成为一个风口,围绕着医药、健康、生态、绿色食品的旅游、研学、康养、培训等将有可观增长,应提前布局,打好前站。

对此,市文旅局和市大健康办紧密协作,在研究未来三年昆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思路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健康文化氛围的营造工作,结合昆明优势培育打造一批康旅融合、体旅融合项目,通过养生文化、健康文化和运动文化的发掘,推出一批满足人民群众和游客健康需求的旅游项目。

在营造氛围方面,为助力“中国健康之城”的城市品牌建设,昆明市构建“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地图”,围绕《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构架,按照医疗服务、健康产品、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身体育、健康旅游、智慧健康7大领域进行产业地图设计,2020年5月30日,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地图”正式上线试运行,在市级行政中心综合楼一楼大厅入口处以视频方式进行播放,学习强国、新浪新闻、昆明日报等媒体对上线运行事宜进行了宣传报道。

自今年疫情发生以来,由市文旅局和大健康办主办的《漫游昆明》、《健康之城》杂志分别连续发行3期新冠肺炎疫情专刊,“健康昆明城”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报道疫情有关情况,深挖昆明市在抗疫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潜力。我们还与昆明广播电视台FM100.8频率合作创办大型广播节目《大健康时代》,5月初于每天广播黄金时段17:00-18:00播出以来,每天收听人群约60万,网络在线收听人群每天约1.3万,并获得了较好的听众反馈。在昆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向中央、省市媒体以及各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了昆明打造“中国健康之城”的各项举措和未来发展方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载了《昆明将重点打造“三大品牌”城市形象IP》、《云南昆明: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等4篇文章,云南日报6月8日头版刊登了《昆明举全市之力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旗帜产业——“健康春城”正在崛起》,昆明日报6月8日头版刊登了《昆明大健康产业地图上线运行》,人民网5月22日刊登了《向“中国健康之城”发力 昆明市准备这么干》;凤凰网、掌上春城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上也多次刊登昆明大健康发展有关内容,昆明打造健康城市品牌效应日渐凸显。

在打造康旅融合项目方面,我们将依托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动以安宁梦云南国际康养度假区、华熙美丽健康小镇为核心的温泉康疗项目,以康美健康城、鹏瑞利国际健康商旅城为重点的现代医学康疗项目,同时支持晋宁创建中国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加大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的“产学研”落地,全面推进昆明世界一流国际医疗健康城建设,为形成国际先进的医学中心、诊疗中心、康复中心和医疗旅游目的地、医疗产业集聚地奠定基础。在推进项目中,按项目行业分类来看,健康农业项目10个(中草药种植),计划投资39.81亿元,完成投资11.24亿元;健康工业项目25个(含医药、健康食品、健康用品生产制造项目),计划总投资99.65亿元,完成投资19.01亿元;健康服务业项目76个,计划总投资3824.81亿元,完成投资568.85亿元。

在打造体旅融合项目方面,我们将突出高原特色,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化体育训练和比赛基地,通过高水平办好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赛、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西甲“希望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MCC地中海中国昆明冠军赛、昆明网球公开赛、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等品牌体育赛事,提升昆明健康运动品牌对外知名度。同时,我们也将策划建设一批户外运动公园,开发攀岩、翼装飞行、高空蹦极等户外运动新产品,建设一批规范的徒步旅游线路、健身绿道、自行车道等慢游体系,建设“昆明十峰”、西山、长虫山、梁王山等户外休闲运动基地。我们的目标是到2022年,全市实施体旅融合项目8个,计划投资55.8亿元,建成大型专业性体育旅游项目不少于2项,培育大型国际性体育赛事达到6项,全国性体育赛事3项,基本实现每月一大型赛事的目标。

在打造民族特色健康文化方面,我们将依托6个省级民族特色村、5个省级旅游扶贫村、7个产业支撑突出的田园综合体以及省级特色小镇,联动相关部门策划一批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建成一批民族非遗传承展示项目。

有关树立健康旅游品牌方面,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底举办了首届大健康产业国际论坛,我们正在争取将该论坛形成一个固定举办的高层次论坛,为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同时,计划完成大型广播节目《大健康时代》开播仪式并正式上线,每周设立1-2次“大健康面对面”,每季度安排一次主题活动。按照我市国内外旅游宣传推广方案,我们已经将“昆明旅游最健康”作为当前一段时间昆明旅游对外宣传推广的核心口号,通过各类线上、线下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与雅仕维集团合作,在国内25个主要城市机场、出入昆明高铁上投放健康旅游宣传专栏。下半年,市文旅局将赴国内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开展以健康旅游为主题的宣传推介活动,引爆新一轮赴昆健康旅游小高潮。

感谢您对昆明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李源)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