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滇管局:
民革昆明市委在市政协13届1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设滇池历史文化和水运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议》的提案已交你单位主办,我局协助办理,经研究,现将协办意见回复如下:
一是滇池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昆明地区历史最悠久、风景名胜最集中、文物最为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滇池地区包括有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五个区,晋宁县,安宁市。据统计,滇池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共计有311项,占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61%。众多的风景名胜点缀其间,有濒临草海的建于清代的大观楼公园,其中的大观楼长联久负盛名;临滇池西岸、以林木葱郁为特色的西山森林公园,其中分布有清代的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石窟、升庵祠及民国时期的华亭寺;以罗汉塑像为异彩的重修于清代的筇竹寺;有始建于唐代供奉密宗大黑天神的官渡土主庙大殿及透露出佛教密宗神秘色彩的实践与明代的官渡金刚塔;有建于清朝现存全国最大铜殿的金殿名胜区,有古潭异木的黑龙潭公园,其中分布有清代古建筑群;有昆明地区时代最早建于宋代以释迦涅槃、十八罗汉为主要内容的法华寺石窟;有昆明地区唯一保持宋元建筑风格的曹溪寺大殿等。在昆明城区,有建于宋大理国的地藏寺经幢;有遥相对应的实践与唐末的东西寺塔;有始建于明代的大德寺双塔及真庆观;有螺峰叠翠的圆通公园,其中分布始建于唐代的圆通寺和尚存明代昆明最早砖筑城墙残段,这些名胜大多以秀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结合山林、湖泊的自然生态,在寺庙道观的基础上营造出园林与古建筑相结合的景观,体现出唐、宋、元、明、清历代地方民族特色,这些名胜景点融合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使得两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二是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类纪念日、节假日,开展以文物保护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和活动,提高社会的保护意识,形成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不断拓宽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力。同时,通过宣传推介,引导各类社会力量采取政府补贴与社会捐资捐赠、政府主导与社会投资打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文物的保护经费渠道。
四是继续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公布工作,不断提升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和级别,同时邀请省、市文物专家尽快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进行考证和认定,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将经过认定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及时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或登记文物,使其及时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范畴。
五是加大依法保护的力度。与各县(市)区文物部门一起,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巡查频度和力度,有效杜绝损坏文物保护单位的违法行为发生,及时排查处置影响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隐患。引导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科学保护和使用。
六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区根据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破损情况和保护等级,科学合理地制定十二五期间我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计划和方案。同时,把文物保护纳入规划。通过把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利用工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片区改造规划等方式,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及时的修缮,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优化和提升文物生存环境。
七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物保护、文博工作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围绕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热爱工作、乐于奉献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同时,积极向省里争取解决县(市)区文物保护机构体制与文物保护工作需要不配套的问题。
八是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的法规和制度。根据国际国内对文物认知程度的不断拓展,按照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工作需要,对现有的文物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相关工作制度进行修编完善,特别是根据昆明市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建设泛亚国际文化名城的要求,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角度出发,对于现有《昆明市文物保护条例》中的一些不适应文物保护发展趋势和执行效果不好的规定进行修编和完善。使得这些法规和制度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
联系人: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文物处 钱进
联系电话:65332934
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
2017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