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关于对市政协13届1次会议第131475号提案的答复
2017/08/18

致公党昆明市委:

您们在市政协13届1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昆明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2015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博物馆条例(国务院令第659号)》要求,我局统计博物馆的数据以在省文物局注册备案的博物馆数量为准,截至目前,我市注册备案博物馆共计32个,其中,国有博物馆27个,非国有博物馆5个。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博物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做好非国有博物馆业发展工作。

(一)贵党派在提案中提到的制定《昆明市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条例》,我们比较赞同,但是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先后颁布和实施了针对非国有博物馆设立、备案、运行的文件,比如国家、省级部门先后颁布和实施了《博物馆管理办法》、《博物馆条例》(国务院令第659号)、国家文物局《关于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文物博发〔2015〕5号)、《关于印发<非国有博物馆章程示范文本>的通知》(文物博发〔2016〕29号)等,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严格规范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备案条件、程序及所需报送材料,我局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做好非国有博物馆的备案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目前国家、省、市没有相关政策对非国有博物馆建设进行专项资金补助,是否将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资金补助范围,目前国家层面正在研究,待相关政策出台后,我市将按照要求进行落实。我市陆续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参与博物馆建设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对各级各类博物馆进行赞助和捐赠,也允许非国有博物馆依照相关政策收取门票、开发文创产品等形式来维护日常运营。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构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业发展格局。

大力推动国有综合类、专题类国有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采取国有建设管理、民间参与展示、运营的方式,充分发挥民间收藏对国有博物馆的补充作用,进一步拓宽国有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路子。实现县(市)区都有一座能够全面展示本地区历史文化内涵特色的国有地志性综合博物馆,都有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国有专题类博物馆。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民间收藏、个人收藏,建设非国有博物馆,在非加强对非国有博物馆在项目申报、管理运行、服务提升方面的扶持和指导,建立健全昆明博物馆申报项目后备名单和项目建设。培育全市各个领域的文化展示、展览场馆(场所)申报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逐步建立起以国有博物馆为龙头,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为两翼,门类齐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运作规范、服务优质的博物馆业发展格局。

(二)发挥博物馆对历史文化名城展示的支撑作用。

不断完善博物馆在历史文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充发挥博物馆以物知史、以物见人、传承历史、传播文明的作用,着力打造一批能够体现昆明历史文化价值内涵的专题固定展览,挖掘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文化主题、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专题类博物馆,不断丰富各类博物馆有关昆明人类文明、山水形胜特色、城市发展历史、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馆藏展品,使博物馆成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成为市民游客了解昆明的窗口。

(三)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将更多的国有博物馆纳入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探索实施财政支持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试点工作。建立博物馆免费开放运行绩效评估管理体系,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推动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博物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有效提升基本陈列质量,提高藏品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博物馆展陈展示手段的提升,结合“智慧城市”、“互联网+中华文明”等国家重大工程,在做好传统展陈的同时,大力推广云计算、大数据、激光成像、AR/VR技术、全息投影、手机导览等高新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方面的运用,实施智慧博物馆。不断扩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促进馆藏资源、展览的共享交流,立足服务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加大昆明各类博物馆与省内外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展览、交流活动的组织力度。不断提升流动博物馆发展水平,推动各类国有博物馆采取引入企业资助冠名,利用公共场馆、公园景区、大型商业体建设流动展示平台。大力推广生态博物馆建设,凸显昆明良好生态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小型社区博物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最后,非常感谢贵党派对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文博处  钱进

联系电话:65332934


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

201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