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台湾同胞联谊会:
您们在市政协13届1次会议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各级财政的支持和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为构建昆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全的公共文化需求,促进全市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平台及服务开展而不断的在加强建设,逐步走向全面化、标准化、合理化为目标任务。“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央、省、市投入资金7764.5万元对昆明市不达标的12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627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基础设施平台进行全面的规划建设。目前,昆明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平台基本覆盖,农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农村和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十三五”以来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
(一)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我市按照国家、省级《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制定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水平相适应的《昆明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继续深入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
根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工作要求,昆明市文化播电视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上深入实施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尤其在资金方面:2012年市县两级按人均6元,共安排资金3873万元;2013年提标到年人均10元,直至2015年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6455万元;2017年再次提标到年人均12元后,市县两级当年投入财政资金达7746万元,以确保全市文化站(室)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确保其标准化服务。(2017年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市级资金应下达2401.9万元,其中两县两区共计1080.37万元(东川230.97万元,禄劝317.66万元,寻甸314.09万元,倘甸两区217.65万元)。截至2017年7月3日,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共计下达资金816.65万元,其中下达两县两区共计367.32万元(东川78.53万元,禄劝108万元,寻甸106.79万元,倘甸74万元)。)在资金保障基础上,同时规定,各级财政在预算中要另行足额安排基层综合文化站(室)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改造经费及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专业文化单位提供的重大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形成了明确有增量资金投入机制。在资金包提升基础上,不断探索第三方评价、社会参与的绩效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截至目前,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效为:一是大力提升效能。考核从原来以台账审核为主——快速转变到以第三方社会评价考核为主,大力促进了广大农村基层文化服务阵地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吸引群众参与、对接群众需求。二是充实文化站室人员。在明确要求每个文化站必须有3名专职人员,文化室必须有1个专(兼)文化专干基础上,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明确:专项资金可以用于临时聘用人员、可购买必要的设施、设备,目前昆明市很多县区已制定有关管理办法,聘用了人员以“县聘乡用”为原则在广大农村文化站室开展专职公共文化服务。三是注重新闻宣传。在市里与昆明日报合作对各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典型一月一报道基础上,各县也及时利用各类媒体挖掘典型经验进行报道,形成了典型引路的好宣传效果。四是不断强化培训。根据国家省里规定,全面逐级贯彻落实好公共文化服务专干年培训不少于15天的要求,并及时向省文化厅上报有关资料。目前,昆明市“公共文化服务包”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肯定,也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眼全局在力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为进一步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多层次、多元化需求,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按照中央、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结合市深改办工作要求,起草《昆明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并经过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原则同意,再报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后印发执行。该实施方案力争到2020年底,在全市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
(四)举办春城文化节系列活动,着力打造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2015年起,昆明市文化广电体育局把整体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方式由“政府提供,百姓接受”的传统“办”文化模式向“百姓需求,政府满足”的“管”文化模式转变。在全市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的基础上,由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主办,把全市县乡村四级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集中起来,组织开展覆盖全市、贯彻全年、群众过节,永不落幕的“春城文化节”。2017年春城文化节文化节以““中国梦·花飞四季””及 “我们的节日 百姓的舞台”为主题。以五大城市广场为主广场,分“春色满园、夏日绽放、金秋诵雅、冬日舞韵”四个篇章,按季度开展2017年春城文化节启动仪式、元旦春节期间迎新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夏日绽放》——少儿艺术节、国学经典诵读、全民读书月等主题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其中:昆明市元旦春节期间迎新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在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统筹安排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持续举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4565余场(次)(其中:市级部门30场(次)、县级以下4535场(次))。
昆明市春城文化节大力统筹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全市农村乡镇、村以综合文化站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核心,各级各单位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组织方式,在广大城乡田间地头、老百姓家门口举办各类非遗展演、怀旧时尚的露天电影、贴近地气的花灯演出活动。禄劝县彝族火把节、寻甸县举办的菜牛美食文化旅游节、高新区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社区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目前,各级各部门在春城文化节的旗帜下,广大城乡群众文化队伍都在其中唱主角,形成了各类特色品牌活动,形成了“城区带动农村,以活动促进繁荣,以特色树立品牌”的良好宣传效果。
(五)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根据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昆明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已明确成立由宣传部门主要领导及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文化行政主管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宣传、编办、发改、教育、科技、民宗、财政、民政、人社、国土、住建、文化、质监、扶贫、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残联、税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工作机制。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为平台,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2016年,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昆明市关于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及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昆办通〔2016〕15号),整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文化等多部门的资金和建设标准,在全市开展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的集约建设。 在“十三五”期间,根据省级新文化站室建设标准,由市委目督办下达全市9个国家新标准的综合性文化站、39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全市达到新标准的综合文化站有50个,达到新标准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451个,全市新标准综合性文化站达标率达37.4%,新标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27.35%。2017年,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正继续推进自然村的党员活动室的全覆盖工作,计划实施1813个村民小组党员活动场所全部达标建设工作。
同时,根据国家统一规划,昆明市建成1587个农家书屋,达到全市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全覆盖。在全市建成卫星农家书屋18个,其中石林9个,西山9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1558个,其中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5个,乡镇基层站点135个,村(居)委会基层站室1407个。
(六)重点推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加大对我市两县两区(禄劝县、寻甸县、东川区、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等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的支持力度。
1.大力推动贫困地区百县万村项目
百县万村宣传部牵头、文化体育部门配合。每个示范点共补助资金26万元,用于宣传阵地建设、文化活动阵地、广播广电设施配套、群众体育设施等。其中:宣传部补助8万、文化和旅游部补助2万(主要文化器材)、新闻广电总局2万(主要广播器材)、体育总局5万(主要用于体育设施器材),省级财政配9万。昆明市第一批“百县万村”示范点共安排22个(其中东川5个,禄劝12个,倘甸两区5个);第二批共18个(其中东川2个,寻甸11个,倘甸两区4个,禄劝1个);(一、二批省文化厅多补充9个,其中东川4个,寻甸5个)。第三批示范点49个(名单待省里进一步明细)。该项工作共涉及资金2314万。我局将配合市委宣传部抓好选点、资金项目落实等工作。目前,第1批的文化广电体育的资金及器材均已到位,第2批文化的资金已到位,禄劝、两区采买设备配到点上,寻甸、东川尚在器材招标采购中。第二批广电体育局的器材尚未到位。
2.打造精准扶贫示范点
根据国家及省级七部委《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并按照“创文”工作要求,制发了《精准实施文化扶贫 推进文化惠民 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在昆明市两县两区深入推进实施精准扶贫,贫困地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打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市打造4个贫困地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分别为:东川区乌龙镇土城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倘甸两区凤合街道综合文化站、禄劝县翠华镇汤郎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寻甸县七星镇戈必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并开展了有关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的建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良好氛围,达到文化扶贫的效果,形成了宣传示范效用。
3.文化志愿者工作
根据省文化厅的总体工作安排:自2016年起,在昆明市共聘请5名文化志愿者在所在贫困村文化站室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分别为:寻甸金所特色产业园区小多姑村委会小村杨万学;东川乌龙镇土城村李家梁子小组李晓璐;禄劝县翠华镇汤郎箐村委会秧草墩小组龙志强;禄劝县团街镇运昌村委会农桂小组黎朝勇;倘甸两区倘甸镇碑庄村委会碑庄村318号梁蓉。同时,在2017年聘请两名2017年“阳光工程”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教师志愿者,分别是:东川区阿旺镇石门村拖潭4组的蔡月生;禄劝县团街镇运昌村委会农桂小组的黎朝勇在所在乡镇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做文艺辅导。上述七位同志享受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下发的每人每月500元的工作补助,每年每人83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流动图书车工作
按照《云南省文化厅关于验收接取2016年度流动文化车的通知》(云文财函〔2017〕38号),东川区文化馆、禄劝县文化馆、寻甸县文化馆每区分配一辆流动图书车,2017年昆明市共计接收3辆流动车。现已通知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按要求报名前往湖南衡山验收接取2016年度的流动文化车。
5.“结对子种文化”工作
昆明市图书馆2017年4月18日为寻甸公路分局送文化,赠送各类期刊1000册。6月1日,在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联合朝阳区图书馆到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雪山旅游开发区“结对子、种文化”,为转龙小学爱心捐赠图书2228册。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方向
当然,在我们做出努力的基础上,昆明市农村文化建设仍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由于近十年来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任务广,特别是早期建设的一些项目缺乏管理维护,有的已被挤占他用的情况。部分文化站(室)面积狭小,设施陈旧落后,缺乏必要的活动器材和设备,无法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活动乏力,这些问题需在实际中解决。
二是人员不稳定,乡镇文化站(室)管理人员很多是兼职, 自身有着繁杂的工作,投入管理的精力和时间都十分有限。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根据中共省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标准及其他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昆明市实际,在昆明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的指导支持下,大力推进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注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在全力支持基层、服务基层的同时,深入基层不停地去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创新思路、创新途径、创新机制、创新方法的良性升级循环中,使我们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真正达到文化惠民。
在此,感谢您对昆明市文广体工作的理解支持!
联系人:昆明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公共文化处 王云
联系电话:63962928,传真:63962801
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
2017年7月14日